Page 58 - 《华兴会计》
P. 58
文化沙龙
华兴 WENHUASHALONG
意呢?苏轼《红梅三首》其一说: 梅花的诗作非常多。仅就七言绝句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 而论,就有《素梅》五十八首,《红
枝。”这是在调侃另一位北宋诗人 梅》十九首,《墨梅》四首。王冕出
石延年。石延年《红梅》云:“认桃 身农家,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
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意思是,乍 才。后来预感天下将乱,遂挈妇将
一看,梅花像桃花,但区别在于梅 雏隐居会稽九里山,造了三间茅
花没有叶子。再看一看,梅花又像 庐,自题为“梅花书屋”,可见其对
杏花,但是区别在于梅花有青色的 梅花的痴迷。王冕的咏梅诗,通常
枝条。这是植物学意义上的咏梅。 都表达了这样独立不群的气质和
固然准确地描述出梅花的特征, 人格。而无论是“素梅”还是“墨
但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梅花的神韵, 梅”,都非常清淡,是和“桃李”这
也就是没有抓住苏轼所说的“梅 样的俗艳芬芳截然不同、气质迥异
格”。 的。清代书法家、文学家翁方纲说
那么谁写出了“梅格”呢?最 王冕的题画诗是“如冷泉漱石,自
堪作榜样的恐怕就是宋初号称“梅 成湍激”(《石洲诗话》),这实在
妻鹤子”的林逋。他最有名的咏梅 是精辟之语。他的意思是,王冕在
诗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最冷淡的画风中,暗藏了极强的力
浮动月黄昏。”林逋特别善于把握 度与品格。
梅花的“影像”。喜欢摄影的朋友 梅花是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
都知道,影子往往比本体更有味 的花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数次提
和花瓣,一律都是黑的。画家只用
道。因为影子的形象很模糊,只呈 及“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咏梅的诗
墨的浓淡来勾勒、渲染。这样的梅
现出某种轮廓,好的摄影师善于在 句,此次引用王冕的《墨梅》,引发
花,事实上是“超现实主义”的,
轮廓中填塞一些神韵,这就化形为 国人的强烈共鸣,其原因可总结为
因为现实世界从来不会出现黑色
神了。林逋的咏梅诗,之所以在宋 三点:第一,这句诗浓缩了中华“梅
的梅花。同样道理,当代的书画大
代广受赞誉,就是因为他的心态特 文化”的精华,展现了新时代国人
师启功特别喜欢画“朱竹”,就是
别净,特别简单,给梅花的种种特 应有的底气和骨气。第二,这句诗
大红色的竹子。这也是“超现实主
征做了减法,最终留下最有魅力、 巧妙地利用“淡墨”“无色”的画面
义”的。然而,中国画的这种“超现
形神兼备的特征,就是“疏影”,这 特点,传递出一种人格的卓立与浩
实”,不是为了制造惊愕、幻想的
就抓住了“梅格”。后来南宋的大 大。第三,这句诗通过外界形形色
境界,而是为了启迪大家突破形骸
艺术家姜夔,为“暗香”“疏影”分 色的夸耀,反衬出面对成就时难得
颜色的束缚,去直接体验事物的本
别作了一首曲、写了一首词,成为咏 的理性、冷静和对初心的坚持。只
质,比如竹的尖、劲,梅的清、淡、
梅绝唱。 有如此美好而坚韧的事物,才足以
瘦。这股风气,一直影响到元末的
梅花无非白梅、红梅两种,如 “满乾坤”。于是,后代的人们从
王冕。而无论从绘画角度看,还是
何画出特色、画出风格呢?大概到 这样的境界中获得了无尽的温暖
从题画诗角度看,王冕的诸多艺
北宋晚期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奇 与激励。
术创作,都堪称这一风气的集大成
思妙想,就是“墨梅”。这是一种
者。
大胆的艺术开拓。画家干脆不着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在王冕的《竹斋集》中,有关
色了,只用水墨来画。梅花的花枝 副教授)
PAGE/56